38
从0到1,楚睿智能凭什么为“芯-算”提供高品质电源?| 36氪专访
2025/1/2
近年来,全球贸易环境经历重大变化,大国之间在贸易、科技及金融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了深度竞争与合作。这也让“芯片”“5G”等产业长期处于聚光灯下,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
但是,大众也常常会被科技热词所遮蔽,没有认识到大国竞争的主线不是简单的链主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体供应链企业的竞争,这种供应链往往更隐蔽,也有更多的依赖。
以芯片产业为例,想要顺利实现“点沙成金”,获得一枚完美的芯片,我们不仅需要光刻机,也需要高质量的电力供应。
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大四青)、芜湖楚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楚睿智能)创始人张怀博士告诉36氪:“如果电力不纯,存在波动或杂质,就可能对光刻机的运行造成干扰,进而影响芯片的制造质量。这种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哪怕是电压的微小波动都可能导致智能芯片的报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电源设备供应商在芯片制造产业链条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提供的电源设备不仅需要满足芯片制造过程中的严苛要求,还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生产线的连续运行和产品的优质产出。
只是放眼国内,能够为国际顶尖芯片制造企业提供电源设备的企业并不多,尤其是民营企业想要跨越鸿沟,获得国际大厂的入门券更是难上加难,而一家位于安徽芜湖市的楚睿智能却完成了这惊险的一跃,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门票,在随后的几年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
自2016年成立至今,楚睿智能的产品系列获得国际最严苛UL1973、UL9540A认证,其产品应用于半导体、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石油化工及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并实现了对上述行业头部标杆企业的长期稳定供货。
2024年,楚睿智能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而这也成为楚睿智能敲开二级资本市场大门的重要敲门砖。
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大四青)、楚睿智能的创始人张怀博士
创业前期3年,楚睿智能为何就能赢得头部芯片制造厂商的青睐?在价格内卷环境下,楚睿智能如何应对降价浪潮?国内二线电源厂商如何才能真正跑出来?近期36氪和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大四青)、楚睿智能创始人张怀博士进行了对谈,以下为对话精编:
36氪:简单介绍下楚睿智能的主营业务,专注于哪些领域?提供哪些核心产品或服务?
张怀:博士期间,我在三家知名半导体企业做项目建设,这奠定了我在芯片领域的基础,所以,我最初专注半导体晶圆厂领域,2023年开始拓展到算力中心领域,因此楚睿智能的主营业务覆盖芯片和算力领域,简称“芯算”。
在创业初期,楚睿智能便有幸参与了全球晶圆制造龙头企业T公司的一项关键电源产品研发项目。那时,为了积极响应全球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的环保号召,T公司计划将其电源系统中的铅酸电池 换为更为环保的锂电池。楚睿智能与另外两家企业一同被选为合作伙伴,共同陪伴T公司进行这一新型电源产品的研发。经过多轮严格的测试与评估,楚睿智能提供的电源产品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表现脱颖而出,最终成功被T公司采纳。所以,楚睿智能最早的核心产品是为半导体晶圆厂提供稳定且具有防护功能的后备电源。
发展到今天,楚睿智能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特种电芯”和“专用 BMS”关键技术的新能源储能电源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锂电UPS、新型储能等)。
36氪:也就是说T公司是楚睿智能的第一个客户,那第一款产品研发周期多久?
张怀:2018年楚睿智能开始研发T公司的后备电源产品,到2020年,我们做出了产品雏形,一共花了3年时间。
36氪:为什么会花3年时间?
张怀:一是客户要求高。半导体晶圆厂投资巨大,动辄百亿,因此对电、水、特气等产品要求极高。由于半导体生产不允许有电压波动,如果电压稍有压降,智能芯片就可能报废,损失通常以亿作为单位计算,因此半导体晶圆厂对后备电源要求非常高。
二是没有标品做参考。这是一款大家都不了解的产品,最早T公司使用电池,不需要电池上面的BMS,因为铅酸电池就不用BMS,所以研发的初代产品也没有用BMS。但后面发现,锂电池比铅酸电池活跃,需要控制管理系统来管理,又重新使用BMS,这种试错比较耗时。
芜湖楚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36氪:楚睿智能服务了半导体、能源等行业的头部企业以及知名央企、国企,它们看中的是楚睿智能哪些差异化能力?
张怀:首先是专业能力。我此前在多家全球知名晶圆厂工作多年,因此我了解B端客户和科技类公司的要求,此前楚睿智能获得了全球晶圆龙头企业T公司的订单,并陆续获得了国际最严苛的UL1973、UL9540A认证,新客户就会认可你的身份。
其次是定制化能力。当大客户需要进行技术或产品迭代时,却很少知道它们的具体样子。这要求供应商要有超高的定制化能力,楚睿智能一直强调高端定制化,以满足客户需求。
最后是服务响应能力。楚睿智能在参与新产品PK时,能够做到及时送样、及时互动、打磨细节,以主动服务意识赢得国际大厂的认可。
36氪:楚睿智能面向高端特种储能领域,这种应用场景对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极高的要求,楚睿智能是如何满足这些严苛标准的?
张怀:无论是面向半导体晶圆厂还是AI算力中心,这些领域的客户对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都极高。想要满足严苛的标准,第一需要和客户进行面对面的需求对接,第二是充分认可客户高标准、严要求的合理性,第三是一起向项目技术的可行性、产品的落地性上努力。
我们要明白,工业品不同于互联网产品,需要经过严苛的实验,才能让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因此,楚睿智能会严格选材,不停的实验、不停的做技术迭代和测试,一旦发现问题,该走的流程、该做的实验不能少。因此,在创业前3年,楚睿智能严格遵循流程和实验,发现问题并耐心改造,这是符合工程技术独有的成长曲线逻辑。
36氪:您认为当前在“特种电芯”和“BMS”研发中面临的最大技术难点是什么?楚睿智能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张怀:“特种电芯”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关键材料选择和优化、电化学性能提升以及安全性保障。以安全性为例,随着电芯能量密度的提高,其安全性问题也愈发突出。如何确保电芯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防止热失控、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当前特种电芯研发中的一大挑战。
“BMS”的技术难点在于高精度监测和算法开发、智能化管理以及兼容性、普适性。我们在接触客户时发现,不同厂商的电池系统存在差异,BMS需要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普适性,这样能够适应多种电池类型和规格。所以,我们在BMS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标准化和模块化,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近期,我们也推出了一款新产品来解决“芯算”等领域的电力稳定问题。
楚睿智能生产车间
36氪:是新一代Mo-Liet(“魔力”)锂电池电源产品这款吗?研发周期有多久?针对哪些应用场景?优势在哪?
张怀:是的,这款产品的研发周期是2年时间。之所以叫魔力电池,源于其两大独特之处。首先,它能广泛兼容铅酸电池、锂电池、钠电池等多种电池类型,展现了其卓越的通用性;其次,该电池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将“魔方颗粒”组合成333组、444组等不同形式,甚至对于复杂的算力中心,还能选用999组的魔方电源配置,犹如施展魔法般满足各种定制化需求。
因此,“魔方”不仅具备变幻莫测的“魔法”,更能够根据每位用户的独特需求,构建出专属的魔方产品。这种设计使得标准化与定制化完美融合,通过标准化的颗粒实现高度定制化,从而打造出既符合标准又满足个性需求的产品。
36氪:AI算力行业快速发展,楚睿智能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对市场的敏感度以及应变能力?
张怀:我们要明确,由于数据隐私权带来的安全考量,未来全球的算力中心不会集中于一地,而是分散于全球各地,大国的算力中心基本会优先考虑在国内建设,或者它们可以在第三方建设,比如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或者其他区域,楚睿智能就是要顺着算力中心的建设触角去找寻机会。
因此,2025年楚睿智能将有一个出海计划,但是这个出海不是盲目的,楚睿智能会和国际的电源头部企业合作,以合作的形式,依托它们的品牌去出海。如此,这一策略不仅有效弥补了楚睿智能在海外市场信息获取方面的局限性,更巧妙地融合了国内的丰富资源与杰出人才优势。
36氪:当下,中国高度内卷的环境,对供应商的价格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楚睿智能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张怀:在价格这块,楚睿智能是不敢卷的。真正能卷的中国企业,首先是规模很大的,它有资源去做支撑,楚睿智能一是没资格卷,这需要现金流做支撑,二是如果参与这种内卷,楚睿智能可能也会被卷死。
从客户特点来看,楚睿智能主要面向半导体厂或者算力中心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客户对产品技术的要求很高,走这条高端路线,价格会比内卷好很多,毛利率也比较可观。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芯算领域的国际大厂并不以贫贱论英雄,而是以技术的好坏来看待供应商。只要客户给了我机会,我花3年时间在一款产品付出的努力,别的企业想花1年或者半年时间是根本追不上的,而且大厂的产品认证周期一般不会缩短的。
36氪:可以讲讲楚睿智能做特种新能源电源产品的经验心得吗?您觉得二线厂商,怎样才能真正跑出来?
张怀:作为一名工程师,在创业初期,我并未拥有宏大的布局或详尽的战略规划。事实上,那时的我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现在回忆我的创业之路,不得不承认,运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要不是我的导师将我“引领”进入半导体行业,我很可能无缘接触到芯片或电源设备这一领域。
然而,随着我不断深入电源产品的研发,我愈发坚信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当今社会对于电量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高质量的电源产品来支撑和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想要在市场中杀出来,就不能以规模取胜,而靠专精特新取胜,楚睿智能的“专”在于应用场景比较专一,主要聚焦芯片和算力领域,技术很“精”湛,拿到了国际严苛的标准认证,楚睿的电源设备也很“特”种,服务的都是特种领域,研发的产品也是“新”品,是new new things。楚睿智能也是依靠专精特新和科技创新,在2024年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初创企业很难和大厂拼资源、规模、资金、人才,拼不过就要采用“游击队”战术,讲究“小快灵”,战法灵活、不讲套路、敢于搏命,但真的博死了也就认了,因此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的,只是说楚睿智能很幸运,跑了出来。
楚睿智能电源设备产品图
36氪:当时有没有想过,没有跑出来怎么办?
张怀:即使创业再艰难,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你也能感受到精神的自由,这是创业最吸引人的地方。与某些工作不同,创业让你摆脱日常琐事的束缚,不再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创业就像在白纸上画画,虽然开始时可能不知所措,但你知道这张白纸充满无限可能,可以自由发挥。这种自由让你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担忧后果。你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绘制这幅画,而不是考虑失败会带来什么。这是我个人的一种理解。
36氪:为什么会将楚睿智能落地在芜湖?当时有什么具体考量吗?
张怀:我是安徽人,将楚睿智能落在安徽芜湖,也是回乡创业,服务家乡经济发展。
选择芜湖,是因为这座城市拥有非常好的营商环境。在楚睿智能创业初期,芜湖市政府给了楚睿智能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加上安徽省政府给的1000万元,这两千万元让楚睿智能撑过了最艰难的3年,完成了为T公司做的产品研发,也奠定了楚睿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芜湖市也拥有非常好的落地场景,近年来,芜湖市抓住了“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机遇,加快打造算力中心和智算中心城市,布局各类算力供给,这也给楚睿智能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撑和舞台。
此外,芜湖市推出的紫云英人才计划,吸引了一大批人才落户芜湖,让楚睿智能能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搭建好人才梯队,去服务好芯算领域的科技大厂。